进一步推进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建议 九三学社宝山区委
2011年,宝山区在总结了前10年居民生活垃圾分类的经验教训基础上,根据《关于实施“百万家庭低碳行,垃圾分类要先行”市政府实事工程项目的通知》和《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关于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减量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围绕生活垃圾每年人均减量5%的目标开始了新一轮的垃圾分类减量试点,2011年在友谊路街道完成了65个小区的垃圾分类试点工作。为了完成实事工程,宝山区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资金,光区财政下拨友谊街道分类减量工作补贴经费就达500万,另外,区妇联和友谊街道也投入了大量资金和人力,如此投入,可谓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一、取得的成绩 总结宝山区垃圾分类试点实事工程,一是完成了市里下达的年度人均生活垃圾处理量减量5%的目标,完成了友谊街道65个居住区的分类试点工作。在居住区垃圾收集点配置“厨余果皮(湿垃圾)”、“其它垃圾(干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废玻璃”、“可回收垃圾”五类分类投放容器,共配大垃圾桶724个,在居民家内设置“湿垃圾”和“干垃圾”两类分类投放容器,向居民发放“湿垃圾”桶54754个,对381座垃圾房进行了改造;二是积极开展垃圾分类社会宣传动员,印制《宣传手册》1万册、《告居民书》6万份,制作宣传礼品2万份,设置对旗500对,举办大型宣传活动100多次,在永清路和薀藻浜垃圾码头制作了垃圾分类和垃圾的一生宣传长廊,使居民分类知晓率大大提高;三是建立了志愿者和分拣员队伍,按照每500户居民至少配置1名志愿者队伍和1名分拣员队伍的原则,在友谊街道组建了331人的志愿者队伍和152人的分拣员队伍,志愿者负责分类宣传和指导监督,分拣员负责二次分拣作业;四是初步形成居住区生活垃圾源头“大分流,小分类”的分类模式,即:试点居住区开展装修垃圾、枯枝落叶、大件垃圾等大分流管理,日常生活垃圾进行小分类管理,由居民自行进行干湿垃圾分类投放。在垃圾收集点由分拣员按照厨余果皮、其它垃圾、有害垃圾、废玻璃、可回收垃圾模式进行分类投放;五是初步建立了垃圾分类收运系统:泰和路环卫码头开辟了装潢垃圾水上外运通道,餐厨垃圾进入了科林处置厂,枯枝落叶、大件垃圾、废玻璃和有毒有害垃圾进入区绿化市容局指定处理场所,可回收垃圾进入废品回收渠道;六是积极探索“湿垃圾”处理技术路线,打算建立宝山菜场垃圾处理厂,力争到2015年菜场垃圾的源头分类减量达80%;七是探索建立生活垃圾分类的考核评价激励机制,根据减量实效对街镇进行奖励,指导街镇相应建立对居住区的生活垃圾分类减量考评激励机制,根据减量实效对居住区物业服务企业、居委会进行奖励。 2012年,宝山区继续在张庙街道和吴淞街道全面推进垃圾分类减量工作;在罗店、高境、淞南和庙行4个镇选择1个小区试点分类工作,另在6个菜场、15个企事业单位,3个机关、4个公园、5个学校试点分类工作。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宝山区在新一轮的垃圾分类减量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相对于台北模式和日本模式等仍有很大差距。台北从1996年实施“垃圾不落地”到2000年推行“垃圾零掩埋”,奠定了台北市“资源全回收、垃圾零掩埋”的基础,从2000年7月起,台北市实行垃圾费随袋征收,“多扔垃圾多出钱”,让市民尽可能地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日本为了推广垃圾分类,进行了多项立法,早在1970年就制定了《固体废弃物管理和公共清洁法》,之后又推出了十几项垃圾分类的法律,另外,日本政府还制定了详尽的垃圾分类规则,并对民众从幼儿园就开始进行垃圾分类意识和知识教育,政府等对垃圾分类进行监督,对不遵守规则的人进行惩戒。当然,宝山区在垃圾分类上不可能照抄台北和日本模式,台北的收费制度在南京和北京的试点就困难重重,但是他们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分析宝山区新一轮垃圾分类试点工作,我们觉得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投放不到位。经对友谊街道65个分类小区调研,大多数的居民不能做到生活垃圾的分类投放。究其原因:一是缺乏垃圾分类价值链和价值观驱动方面的宣传。垃圾处置无论是从中回收利用资源,还是最终进行无害化处理,都首先要求将垃圾由面向点集中,这需要一个驱动力,最直接的是经济利益驱动。报纸的回收利用就是价值链的驱动。30多年前,上海的废品回收站遍布全市,连鸡毛和指甲都可以卖钱,如今都成了垃圾,如何再建垃圾分类价值链并用价值观来推动分类工作是垃圾分类可持续的关键;二是对于习惯的改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目前缺乏具有长效性的动员方法,依靠小礼品等激励手段只能带动特定类型居住区的部分群众,需要建立制约性的措施,同时加强社会动员的可持续性,真正将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意识内化为市民的责任义务,提高全社会参与此项工作的积极性。三是垃圾分类运输时将分类的垃圾混装在一起,挫伤了分类的积极性。 2、居民区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运输不到位。目前居住区垃圾收集点的分类主要靠垃圾分拣人员负责。由于分类投放不到位和缺乏激励措施,垃圾分拣员的积极性普遍不高,他们除了捡拾可以卖钱的东西外,很少对垃圾进行分类,从而导致分类收集不到位,即使有分类收集到位的,分类运输时将分类垃圾混装在一起,又严重挫伤了分拣员的积极性。分类运输方面,由于居民生活垃圾分类细分后,再进行分类运输,这对各类环卫设施设备和日常作业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比如车辆增加、班次增加、人员增加,导致作业成本成倍上升,这需要在推进垃圾分类收集中加以考虑,由于这方面考虑不足,造成分类运输不到位。 3、垃圾末端处置能力不足。宝山区目前垃圾分类工作主要瓶颈在于缺少垃圾焚烧厂和餐厨垃圾处理厂,比如居民厨余垃圾其成份近似餐厨垃圾,理应进入餐厨垃圾处理厂,但宝山区乃至全市餐厨垃圾处理能力和设施配置非常缺乏,导致末端垃圾处置跟不上分类要求;另外,宝山没有垃圾焚烧厂,造成垃圾减量化的难度很大。商品过度包装和餐饮过度消费等也是造成垃圾末端处置跟不上的原因之一。 三、对策建议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我们建议: 1、加强宣传和制度建设,提高垃圾分类投放和回收利用的成效。一是加强垃圾分类价值链和价值观的宣传,要鼓励有关企业积极参与分类出的物质的回收、处置和利用,如玻璃和马甲袋的回收等,必要时政府可以对一些亏损回收利用产品进行补贴;要培养市民“参与分类是为子孙后代造福”的价值观,促进分类工作;二是加大垃圾分类的宣传,除了媒体和小区等的宣传外,还要将分类收集宣传进学校、进课堂、进课本,要从娃娃抓起,培养良好的分类习惯,以小手牵大手活动,促进全社会的垃圾分类收集;三是对垃圾分类混装给予处罚,将居民的分类垃圾在收集时又混装在一起严重打击了居民的分类积极性,为此必须明确对分类混装的处罚。四是制定分类投放制度,利用奖惩激励机制推动垃圾分类投放工作。 2、加大对垃圾分类收集和分类运输的支持力度。一是要探索政府转移支付机制,促进物业企业的垃圾分类积极性。现在,宝山居住区的生活垃圾的收运处置是有宝山区政府埋单的,区财政根据垃圾的年计划量将经费拨给区绿化市容局,区绿化市容局分到各作业公司,作业公司按计量收费交码头、运输单位、最终给处置单位。为了提高物业公司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建议宝山区在某街道试点将垃圾收运处置费以小区人口垃圾产生量拨到物业公司,将计量收费系统延伸到小区或垃圾压缩站,物业公司按垃圾量交费给环卫作业公司,对减量部分优惠收费,超量部分加价收费,以此激励物业公司参与垃圾分类收集工作;二是制定考核办法和奖惩激励机制,明确垃圾分类中物业企业和运输单位等各自在垃圾分类收集和分类运输中的职责,利用奖惩激励机制提高分拣员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并对垃圾分类收集和运输等工作进行奖惩;三是要合理确定垃圾分类运输的成本,明确经济机制和责任主体,对垃圾的精细化管理带来的经费上升,各级政府由要有思想准备和现实安排。 3、加快垃圾末端处置设施的建设等。积极探索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国有控投企业参与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管理新机制,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建议市区两级政府安排资金,在宝山区建立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该处理厂具备分拣功能,处理工艺适应区域垃圾特性,经济性处于可承受范围之内。探索在家庭安装粉碎机,将家庭产生的湿垃圾通过粉碎后排入下水道(政府可在新建住宅中配套制定湿垃圾粉碎机的标准)。另外,还要促进垃圾的社会源头减量,加大宣传力度,鼓励社会、市民积极参与源头减量工作,限制产品过度包装,鼓励包装物回收利用,发展绿色包装,强化生产者责任。推进新建住宅全装修,提倡适度装修,减少房屋装修垃圾。倡导节俭型餐饮文化,积极引导绿色消费、适度消费;继续推进净菜上市,减少餐厨垃圾。 总之,垃圾分类收集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系统工程,需要区政府集全区之力稳步推进,另外,建议在分类垃圾末端处置跟不上的情况下,放缓居民区垃圾分类收集试点,以免重蹈十年前垃圾分类收集工作的覆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