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杨佳,首先要她那坚强的毅力和顽强的斗志。杨佳15岁考上大学,19岁成为学校最年轻的英语老师,24岁成为中科院研究生院最年轻的讲师。正当风华正茂时,29岁的杨佳却因视神经病变导致双目失明,杨佳的人生便陷入了黑暗中。面对被突来的噩运,杨佳并没有被击倒,而是以惊人的毅力和顽强的斗志,走出绝望。杨佳开始学走路、学盲文。失明19年,6000多个日日夜夜重,她紧紧握着父亲的手臂,坐公交、挤地铁,辗转到教学楼,风雨无阻。为了不迟到,早上8点准时站在教室迎接她的学生们,她和老父亲不到6点就出门赶路。新学期上第一堂课时,她总要尽量多提问,学生们更不会知道那是她在用心记住他们的声音。杨佳的惊人毅力和顽强斗志,在人生上不断取得突破自我,屡创佳绩。2000年,考入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成为哈佛大学建校300年以来第一位获MPA学位的外国盲人学生。学成后,她首创“三V”教学法,在国内率先开设《经济全球化》和《沟通艺术》课程,将哈佛顶尖课程本土化,她所讲授的课程被评为“优秀课程”,自己也被评为“杰出贡献教师”和中科院“创新文化建设先进个人”。而后又重返讲台给博士生上课。2008年,杨佳当选为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专家委员会副主席,又被推选全国政协委员,成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唯一的盲人女性。
学习杨佳,更要学习她那崇高的追求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杨佳留学美国,竞选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专家委员会副主席,这并非为了个人荣誉,而是为了更好地回报社会和祖国。杨佳说:“一个人获得知识的途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运用所学知识服务社会、报效祖国。”回国后的杨佳成功将哈佛MPA课程本土化,受到了同事和学生的欢迎。她的课程被挂到网上,创下了中科院研究生院“空中课堂”点击量第一的纪录。残奥会期间,再次应邀主持“杨佳日记”,以外国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和角度宣传中国。针对2009年我国第十九个助残日,杨佳说服委员会主席特别向中国发来贺信。针对联合国中文边缘化趋势,杨佳联合其它委员据理力争,使中文工作语言的地位得以保留。青海玉树地震,杨佳历陈青海地震特殊性,反复做工作,使联合国残疾人权委员会和人权高专办以闪电般的速度联合发表声明。这在联合国前所未有,被推崇为“中国模式”。杨佳利用联合国这一平台,让世界把目光一次次投向中国。2011年5月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为表彰杨佳在促进和保护残疾人人权方面所做工作和杰出贡献,授予她“校友成就奖”,使之成为获该奖的大陆第一人。
学习杨佳,还要学习她那积极履行参政议政和建言献策的精神。杨佳是我们九三人,还是全国政协委员,是全国政协委员中唯一的盲人女性。作为一名九三人和政协委员,她积极履行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她的建议《怎样做到两个奥运同样精彩?》被有关部门采纳。她还就如何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和10多项涉及维权方面的问题在政协大会上呼吁;对节能减排等涉及多领域和政府政策层面的问题提交了提案。2008年,她在CRI直播为期两周的“杨佳日记”栏目,用英语全程对外宣传两会。
作为九三社员,我一定要以杨佳为学习楷模,立足岗位,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认真履行公民及民主党派人士的职责,为宝钢和宝山的建设和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