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杨佳感人事迹,对每一个人都是一次生动的思想教育、深刻的心灵洗礼和质朴的道德升华。她用自强、探索、创造和奉献精神,让我们懂得了什么叫人格,什么叫坚毅,什么叫命运的不屈和生命的奇迹。她让我们感悟到生命的能力,感悟到信仰的力量、人格的力量,感悟到人生的大美!杨佳为当代青年树立了榜样,让我们看到了楷模的力量!同是女人、同是教育工作者、同是参政党的九三人,我感到了什么叫自惭形秽,感到了自己人生、理想的苍白和无力。
杨佳是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社员、中科院研究生院教授,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委员会副主席,今年48岁,祖籍长沙。29岁时,作为中科院最年轻的讲师,她不幸失明,却依然顽强拼搏,后来不仅重返讲台,组织科研项目,还成为了哈佛大学建校以来第一位获MPA学位的外国盲人学生。成为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委员会副主席,被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院长约瑟夫奈誉为“中国的软实力”的辉煌历程。作为全国政协委员中的惟一一位盲人委员,她认真履职,建言献策,积极参与中国和国际残疾人事业,为争取残疾人合法权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联合国的舞台上为中国不断赢得荣誉。人生半途失明的杨佳,在光明与黑暗的两个世界里经历了艰辛的心理历程,但她没有埋怨,颓废,而相反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给人们带来一个又一个惊叹。她说:“失明将我的人生一分为二。29岁前,我是在超越别人;29岁后,超越自我。一个人可以看不见道路,但绝不能停止前进的脚步!100次摔倒,可以101次站起来。”杨佳铿锵的言辞,真挚的讲述,这是杨佳宣传和践行“平等、参与、共享”的新残疾人观。
这位失明19年仍在讲台上坚守的老师,以自身经历励志当代大学生。“大家看我戴着眼镜,是防止眼睛受到外伤,我从不带墨镜,是还想留住同大家交流的目光。” 杨佳说:“我在上课写黑板的时候,左手在丈量尺寸;我采用多媒体教学,触摸屏上贴着胶布作为记号;新学期第一堂课我尽量多提问,那是我在用心记住大家的名字。当学生们得知我的情况后,他们简直不敢相信。教学评估中,博士生们给她打了98分。学生们在留言簿上这样写道:我们无法用恰当的言辞来形容您的风采。您的内涵如此丰富,您的授课如此生动,在获取知识外,我们获得了乐趣和做人的道理……如此高的评价,这是为人师表的最高境界。
杨佳思考:人这一辈子,到底什么是可有可无的,到底什么是最珍贵的,人最宝贵的是生命,但生命并不完全属于自身,生命属于父母、属于爱我的人、属于我爱的人,乔布斯说‘活着就要改变世界’,而我说,活着就要活出尊严、活出力量、活出希望,更要活出爱。”杨佳老师精彩扮演了老师、学生、女儿、公民这人生4个角色,她的感恩之心和坚毅品格,给了我们强烈震撼,在我们心中播下了种子。
杨佳的事迹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什么叫做“意志的力量”,什么叫做“坚忍不拔的精神”,什么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她那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忠诚事业的崇高理想,她那顽强拼搏、不畏困难、勇往直前的高尚品德,她那努力工作、关心国事、参政议政的敬业精神,将激励着我不断从先进人物事迹中获得动力,爱岗敬业,忠实履职,建言献策,不断提高认识,坚定理想信念。
第五支社:龚玉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