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陈志洪同志在宝钢股份不锈钢分公司多个工作岗位担任各项主要工作,在不锈钢分公司的成本管理、能源管理、检修管理等管理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用他的聪明才智和巨大努力使管理工作有了很大的进步,通过管理的进步为不锈钢分公司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最初,他是一名成本核算人员,从事炼铁厂的成本核算工作,在工作中他逐渐感悟到一名好的管理者要跳出简单核算的框架,要主动出击,从管理中挖掘降本的潜力。因此最早他在炼铁厂成本管理中提出了成本管理要从事后核算向事前预测、事中控制的转变。因此他与他的同事们在炼铁厂组织各成本联络员每周进行一次成本事中控制例会,成本人员与现场操作人员相结合,每周分析成本差异,此后他又带领了他的团队创造性的推出了铁水“天成本”核算和跟踪工作,使铁水成本完全受控,铁水成本一度实现“破九见八“的佳绩,得到了公司的认可和嘉奖,在炼铁成本管理工作岗位期间,连续三年取得成本环比降本三千万元以上的效益。
2006年3月,根据不锈钢分公司的安排,他被安排到能源部技术室副主任的岗位,负责开展能源节能管理和能源成本管理工作,这也是他第一次在非本专业岗位上的工作经历,不锈钢分公司能源成本管理工作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各工序的用能节约、能源的经济性转换、外购能源的经济性采购、两次能源的开发使用等重要环节,同时能源部的内部加工转换成本也是主要控制内容之一。他与他的团队,在能源系统再一次创造性的建立了成本旬报跟踪控制工作,对各工序能耗进行全过程的跟踪控制,实行了能耗预警机制,吨钢能耗从2005年的780 kgce/t钢,逐年实现大幅度下降,目前已达到710 kgce/t钢,每年节约标准煤达10万吨以上,实现了绿色环保炼钢。他通过深入学习研究,学习了宝钢能源成本管理经验,自主开发了分公司能源总成本构成核算报表和绩效凭评价报表,通过报表的列示,揭示了分公司总能源成本的主要构成,为进一步降低分公司的能源成本指明了方向,落实了具体举措。在能源部内部,组织所有的作业区加强了成本指标分解落实、台账基础管理等细化工作,建立了成本示范作业区。通过以上工作的落实开展,每年实现分公司能源系统降本达到5000万元以上。
2007年9月根据公司安排他再次被安排到设备部检修管理室担任主任负责检修计划和成本费用管控工作。经历了能源管理工作岗位,再次到新的工作岗位,既是一次机遇也是一次挑战。他通过刻苦研究,发现不同的检修模型会对检修费用的发生影响巨大,他提出对设备综合效率的提高角度挖掘,对检修模型进行了优化,从高炉工序直到热轧、冷轧工序都进行了检修项目和时间的优化,大大的缩短了检修时间和设备停机次数,为公司产生了巨大的间接经济效益。在设备部期间,结合公司严格控制费用的目标,他组织了备件管理室、检修管理室、设备管理室和各工序的设备部门控制联络员,组成了检修费用的控制虚拟团队,从项目的申报、计划申购、预算费用的分解、指标考核、标准+@管控等措施对检修费用进行了目标控制,同时组织团队人员每月召开专题会,对费用进行仔细分析和措施的落实,仅2008年上半年就实现检修费用下降5245万元的经济效益,为分公司的扭亏为盈作出了较大贡献。
2008年5月,他再次根据工作需要回到了财务部,担任轧制组成本主管工作,重点对冷轧厂的成本管理系统的搭建和服务工作。冷轧厂是一座新建的生产厂,人员来自各个地方,员工对生产线不熟悉,成本意识也较薄弱。他在学习冷轧新产线的同时,把多年来的成本管理思路和成本管理经验强势灌输给冷轧厂现场管理人员,在进行知识共享的时候,还开展各种培训,初步搭建了冷轧厂的成本管控体系,为使冷轧厂管理者有感性认识,他还亲自编写了冷轧厂成本管理手册,作为培训教材发放给现场管理人员,深受大家的喜爱。为进一步强化现场成本管理,营造现场和财务协同管理的氛围,他还建立“成本管理履职问责制”,包括“生产厂部成本分管领导成本管理履职问责制”和“财务部驻厂财务成本管理评价机制”。通过这种机制,有效促进了冷轧成本管理意识。通过成本管理团队和冷轧员工共同努力工作,冷轧酸洗卷产品逐渐有了边际贡献。为落实宝钢股份领导7月13日在分公司下半年管理研讨会提出的力争到2010年不锈钢分公司各工序可控变动成本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奋斗目标。他落实责任,快速响应,牵头组织了各部门收集大量情报与竞争对手作了全面成本对标,明确了差距,并重点分析了各工序的薄弱环节,组织编写了不锈钢分公司2008-2010年成本竞争力行动方案,为下一阶段工作的开展明确了具体目标和方向。该项工作时间短,要求高,难度达,系统性强。时间不够,他放弃了休息时间,勤调研,多思考,常常是深夜回家,通过这样的系统性工程工作的开展,他开阔了思路,提高了水平,更重要的是他在为不锈钢分公司成本竞争力和产品盈利能力的提升付出了自己的辛劳感到自豪。
在他多年的努力和所取得的成绩,经过不锈钢分公司的推荐,最近陈志洪同志喜获宝钢股份曾乐敬业奖。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企业各项管理工作还非常漫长,他始终认为要学习的知识还非常多,必须通过不断努力学习,开创管理新思路,为企业美好的明天再贡献他的青春和智慧。 九三学社三支社
丁莉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