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大学牌 促进环上大科技园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九三学社宝山区委
“十四五”期间,宝山区要为建设好上海科创中心主阵地,书写好“北转型”新篇章而奋斗。为此,宝山区科委编制了宝山科创主阵地生态圈指南,提出了:空间生态体系等六大体系,并在空间生态体系中明确了“一核一带”大学科技园集群的建设,这其中的“一核”就是指环上大科技创新核。
一、环上大科技园发展现状
环上大科技园以“一镇、二城、三园”为核心,即大场镇,南大智慧城、吴淞创新城,超能新材料产业园、上海机器人产业园、北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园等为重大板块,总体规划面积约57平方公里。环上大科技园依托上海大学在内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通过机制创新、载体创新、功能创新,已形成了良好发展态势。截至目前,环上大科技园已累计落地企业176家,转化科技成果48项,其中,2022年新增落地企业52家,转化科技成果15项。2021年,环上大已授牌0至4号,共5个核心载体,2022年计划新增3个授牌基地,已列入储备的基地有宝山数字科创港、南大科创金融中心等。日前,在上海市科协与宝山区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上,全市首家试点建设“科创街区”——环上大“科创街区”正式揭牌。作为市科协进一步实施“科创中国”上海行动的一项新的举措,双方将遵循“科创赋能街区,街区成就科创”的建设原则,以上海大学为策源地划“环”,以科技创新为“核”,以汇聚人才为“本”,突出校区园区社区“三区联动”、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形成多种创新要素和生活元素浑然一体,促进科技创新、经济发展、文化艺术、科普传播等工作深度融合的态势,进一步提升区域科技创新活力,营造浓郁创新创业氛围,打造宜居宜业的生活空间。为了促进宝山科创主阵地,宝山区还制定了《环上大科技园专项政策》,其中“支持企业运用高校院所科技成果产业化,按项目投入30%给予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补贴”;办公用房租金补贴,按企业实际给付的年租金金额的60%给予补贴,最高不超过500万元等重磅政策,可解科创企业燃眉之急,另外,被称为科技成果的淘宝——“科创宝”也将为科技成果转化起到积极作用。
二、存在的问题
宝山区建设上海科创中心主阵地既需要区科委、区发改委、区经委、区信息委等政府职能部门共同发力,又需要打好大学牌,通过推动大学科技园建设促进科研成果转化,营造宝山科创生态、新型研发、金融支持、营商服务、科技服务和数字赋能六大体系。经环上大科技园近一年半的发展,目前主要存在问题如下:
1. 顶层规划设计尚待统一。宝山区应“北转型”战略,现已提出环上大“一核一带”大学科技园集群发展布局,但从发展机理上,仍处于点上发力的分散状态,尚未真正形成“创新技术驱动、未来产业策源、顶尖人才汇集、区域辐射带动”的大学科技园集群,与特色产业园区的联动效应不明显,尚未发挥“以创新链带动产业链”的创新引领动能作用,环上大科技园对57平方公里区域辐射带动作用暂未显现。
2. 成果转化体系尚待完善。自宝山大学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以来,宝山区已陆续落地包括环上大、北大、复旦、悉尼科技大学等6所国内外知名大学科技创新载体,初步扭转了宝山因缺乏高校、科研院所,创新策源能力较弱,影响和制约区内科研成果转化推进步伐迟缓的局面。但由于上述载体均处于初始阶段,成果转化体系尚待进一步梳理完善,功能发挥量质提升尚需时间,规模聚集效应尚未体现。
3. 科创基金配套尚待补全。应环上大公司成立,宝山区同步出台了“环上大专项政策”黄金十条,从政策层面确保环上大各项工作顺利进展。但考虑到宝山区财力现实情况,能直接用于环上大科技创新的资金有限,对环上大科技园的发展无法形成足够推力。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因存在“死亡之谷”客观规律,需要各方在资金、空间、应用场景、企业需求对接各维度的助推。这其中关键的一环就是需要鼓励包括社会资本在内的园区科创基金和创投联盟配套建设,并在政府产业引导基金支持下形成园区投融闭环。
4. 数字赋能转型尚待提速。产学研项目信息不对称问题是制约科研成果转化的主要问题之一,如何有效促进宝山的科研成果转化是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需要携手面对和推进的工作,只有解决好供需矛盾,围绕企业和社会的需求的科研成果将会得到有效转化。“科创宝2.0”的推出和应用将从数字赋能方面极大促进宝山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在实际落地中应针对宝山当地实际和高校院所特点予以针对性调整,以期发挥最大功效。
三、对策建议
为打好大学牌,利用好上海大学在宝山的优势,促进环上大科技园区高质量发展,加速上海科创中心主阵地建设,建议如下:
1. 健全体制机制,发挥环上大科技园区核心作用。在近期发布的上海市《加快推进南北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中已明确:环上大地区作为南北重点转型地区,要重点强化产学研高校联动,促进科研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环上大地区原则适用五个新城的优惠政策。宝山区应乘势而上,将环上大地区规划上升到更高层面,锚定更高目标、争取更多资源;要对原有《环上大科技园建设发展“十四五”规划》提标升级,结合市南北转型实施方案,编制《环上大地区建设发展规划》,确定目标,形成合力,加以推进。建议区科委要在制定《宝山科创主阵地生态圈指南》的基础上,协同区发改委、区经委和区信息委等协同推进宝山科创主阵地建设,要统筹57平方公里环上大科技园区的发展。环上大科技园要以政府力量为依托,以市场机制为导向,多方位开展业务运营,为环上大发展提供更多优质空间和配套资源。
2. 培育成果转化体系,发扬高校创新策源优势。新型研发机构是成果转化的“塔尖重器”。环上大应围绕新材料、智能制造、生物医药三大核心领域,区校共建专项产业技术研究院,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联动发展,科技成果赋能产业经济,促进科技成果加速熟化和转化。与此同时,环上大应培育科技服务体系,推行科技集成服务。推动包括环上大、北大、复旦、悉尼科技大学在内的各个宝山大学创新载体,聚焦公共服务领域,引进培育一批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机构,提供包括研发设计、检验检测、技术评估、法律财务等专业化、集成化服务。此外,还应与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合作,在环上大科技园挂牌技术转移服务驿站;与市经信委、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协作,挂牌宝山区生物医药产品注册指导服务工作站;推动宝山企业与高校在环上大共建新型研发平台,发扬高校创新策源优势,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3. 完善金融支持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尽快启动“先投后股”创新改革试点,在各大学科技园内开展试点项目遴选、储备工作。充分发挥区科创母基金引导作用,探索以“社会资金+政府基金”的模式,设立成果转化子基金。深化与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以及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的战略合作,对优质科技项目推行“拨投结合”、“先投后股”、“投保贷联动”等支持模式,建立多元化科技金融生态体系,分阶段推进、稳步实施、逐步完善科技金融综合服务功能,助力科技成果转化。
4. 构建数字赋能体系,提升供需匹配效率。要推动和完善“科创宝2.0”技术转移数字化平台在环上大科技园率先应用,通过技术市场、活动资源、人才发展、科技评估、政策匹配等五大模块,充分开放东部中心海量科创资源,以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帮助企业快速精准地找到合适的成果,最终将企业“需求端”、高校“成果端”、政策“供给端”、中介“服务端”之间的“天堑”通过数字化形式变成成果转化的“通途”。 打好政策组合拳,形成政策案例;牢固树立“科技成果转化经纪人和合伙人”服务理念,紧贴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需求,编制《环上大成果转化案例集》,做好各项政策的宣传,扩大政策影响力。推出“环上大科创早餐会”系列品牌活动,搭建政企沟通交流的平台。运作科创中心主阵地大学科技园联盟,探索区域大学科技园创新发展新模式,每月形成发展专报,每年形成《大学科技园发展研究报告白皮书》,树立品牌扩大影响力。 |